完善监督机制 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
来源:       时间:2020-05-07
一键分享:

各级领导班子“一把手”是“关键少数”中的“关键少数”,在一个地区、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起着关键作用,负有重要职责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只有管住“关键少数”特别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,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震慑力和说服力。因此,必须完善监督机制,着力破解“一把手”监督难题。

要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。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,要推动上级“一把手”抓好下级“一把手”,着力破解对“一把手”监督难题。上级对下级尤其是上级“一把手”对下级“一把手”的监督最管用、最有效。破解“一把手”监督难题,推动上级“一把手”抓好下级“一把手”是关键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。上级“一把手”要把抓好下级“一把手”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,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以上率下,率先垂范,加强对下级“一把手”的教育监督管理,将主体责任有效传递下去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局面。二要坚持抓早抓小。上级“一把手”对下级“一把手”要多过问、多提醒,及时了解其日常思想、工作、作风、生活状况,经常听取下级领导班子成员对“一把手”的意见。对下级“一把手”身上出现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要及时咬咬耳朵、扯扯袖子,早提醒、早纠正。同时,对群众反映下级“一把手”的有关问题线索,要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过问、重要线索亲自督办,大力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严肃查处下级“一把手”违纪违法问题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
要强化党内监督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。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,党内监督是最基本的、第一位的。一要强化日常监督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强化党内监督,重在日常、贵在有恒。”党委(党组)应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“一把手”的日常管理监督,做到真管真严、敢管敢严、长管长严。党的领导干部应当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,敢于正视、深刻剖析、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;对同志的缺点错误应当敢于指出,帮助改进。二要强化内部监督。领导班子成员要本着对自己、对同志、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,强化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。班子成员发现“一把手”存在问题,应当及时指出,必要时可向上级党组织报告。三要强化外部监督。党内监督要和外部监督相结合,要支持同级人大、政府、监察机关、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的监督,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、审计监督、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。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,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、相互协调,增强监督的严肃性、协同性、有效性。

要强化纪委监委专责监督。一要强化政治监督。履行专责监督,首在政治监督。要加强对“一把手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、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,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。二要紧盯“关键少数”。要聚焦职责定位,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,明确把“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”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,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,完善发现问题、纠正偏差、精准问责有效机制,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。三要运用好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。加强对“一把手”的监督检查,依规依纪依法处置相关问题线索。发现“一把手”有思想、作风、纪律等方面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的,及时约谈函询,让“红红脸、出出汗”成为常态,做到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;依规依纪进行执纪审查,重点审查不收敛不收手,问题线索反映集中、群众反映强烈,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“一把手”,对“一把手”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,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,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,形成震慑。(叶长青)